彙整

Archive for the ‘心情文章’ Category

中學 國文蘇尚耀老師

轉載自網路

  在兒童文學的世界,蘇尚耀的貢獻不小。他是中國民間故事著作最豐的作家,像這一套改寫自中國名著故事的文化叢書雖是台灣出版,但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非常流行,深受兒童歡迎。蘇尚耀曾任中小學教師四十餘年,自一九四九年開始撰寫兒童故事,卒於一九九五年。結集有「中國民間故事圖畫故事集」、「好孩子生活週記」﹙新民教育社﹚;「中國神話」、「山海經故事」(國語日報)、「台灣歷史上的名人」、「少年宰相」(台灣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中國歷史名人故事」、「一百個好孩子故事」(文化圖書公司)及「山地故事」(幼獅文化公司)、「聊齋誌異」和「大明英烈傳」的改寫(東方出版社),並主編過「小學生」雜誌、國語日報「國語文教育」專欄。 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為了紀念蘇尚耀在兒童文學上的貢獻,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與國語日報、世界華文兒童文學資料館聯合舉辦了「蘇尚耀先生逝世週年紀念會」。

書名:文化兒童故事叢書
作者:蘇尚耀
出版社:文化圖書公司
出版年份:1971年

書度:190mm X 172mm

這套叢書一共十本,分別是:
一:草船借箭 二:刮骨療毒 三:武松打虎 四:生日禮物 五:孫悟空
六:唐僧取經 七:趙家的孤兒 八:伍子胥過昭關 九:姜子牙遇文王
十:土行孫的潛地術

http://hk.myblog.yahoo.com/book-lover/article?mid=25

分類:老師, 心情文章

大年初一,向各位老師與老友們拜年!

 

恭喜中學禮班李鴻源將接長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兼政務委員

2011-02-01 中國時報 【黃樹德/特稿】

 即將入閣的李鴻源,出身政治世家,父親李騰輝曾任兩屆泰山鄉長,弟弟李鴻鈞是現任立委,第一位台籍行政院副院長、也是李登輝的恩師徐慶鐘是他的姑丈,人脈跨越國民黨、親民黨,且與環保社運界關係不錯,前一陣子還參與反國光石化連署。

 李鴻源是美國愛荷華大學水利工程博士,目前擔任台大土木系教授,民國八十年代加入宋楚瑜的省府團隊擔任水利處長。周錫瑋當選台北縣長,延攬他出任副縣長,任內大力推動濕地計畫與新莊中港大排整治,成績有口皆碑。

 李鴻源的宋家軍色彩強烈,二千年總統大選,全家為了力挺宋楚瑜,不惜跟國民黨打對台。他還一度要代表親民黨選國代,後因國代被廢而作罷,但宋楚瑜不死心,繼續遊說他選立委,生性灑脫的他說什麼都不要,最後由弟弟李鴻鈞披掛上陣。

 李鴻源口才極佳,即使再艱澀的問題,他都能用淺顯易懂的話說明白,而且他處事明快果決,絕不議而不決,擔任台北縣副縣長期間,官員最喜歡他主持會議,因為會議不會開得「落落長」。

 李鴻源勤於議論,時常在報章雜誌發表專文,也常上電視接受訪問,由於風度翩翩,在台北縣政府有很多粉絲。去年五都大選,李鴻源儼然是藍軍治水王牌,黃昭順還特別拜託他南下高雄助陣,其實李鴻源心中並無強烈黨派色彩,不僅幫國民黨執政的新北市、台東治水,也協助綠軍執政的屏東、雲林、嘉義,他說水不長眼睛,不會分藍綠。

 李鴻源能說能寫,雖然從政之路一度受挫,但認識他的人都看好他的政治前途,入閣的消息其實並不令人意外,而最高興的人,莫過他的媽媽李子美,看到兩個愛子能國家服務,李媽媽高興都寫在臉上。

 官員表示,李鴻源以治水見長,未來將借重他工共工程及河川整治專長。不過,李鴻源目前任職台大,若任政務委員需向學校借調,必須等到四月一日才能正式就任。李鴻源昨天受訪時證實,行政院長吳敦義日前與他聯繫,希望延攬他擔任工程會主委。他說,因學校借調問題,稍晚才會上任,期待將河川整治經驗推動到全國。

元旦的祝福

時逢民國百年元旦,敬祝老朋友們及老師們:

新的一年,新的計畫,新的希望;

舊的同學,新的重聚;

永久的健康,永續的友誼.

分類:心情文章

好書特選→『挖蟲草的女孩/一場歷經十五年,穿越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仁醫傳奇』 作者:邱仁輝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1日電)連續2週擠進金石堂網路書店文學週排行榜前10名的「挖蟲草的女孩」,作者邱仁輝是位台灣外科醫生,前進西藏默默培育300名醫生,改善當地醫療環境。

由策馬入林出版的「挖蟲草的女孩」,作者是現任台北榮總乳房外科門診特約醫師邱仁輝,此書是記錄他在1993年因一場相機底片的賭局,因而結識朋友王志宏,受他邀請前往西藏,在15年間無條件培訓300多名「馬背上醫生」的故事。

(註:邱仁輝醫師亦為大華中學第七屆智班畢業同學)

邱仁輝說,「馬背上的醫生」醫療計畫是針對村級醫療人員進行培訓,受訓期只有9個月,因此不像正規醫療制度那樣專業;但在幅員廣大的遊牧地區,卻是能替牧民解決醫療問題的最佳方式。邱仁輝每年會固定到藏區報到,驗收「馬背上的醫生」的受訓成果。

邱仁輝的父親也是外科醫師,曾開私人診所,父親一心盼望他承襲父業,但邱仁輝選擇到西藏執行他的醫療人員培訓計畫。隨著全民健保制度實施,父親的私人診所很難經營下去,已經結束營業。問他若沒有健保制度影響,會接下父親的診所嗎?他說,「就算想,也不可能啦,這一切都是緣分。」

邱仁輝說,西藏保留這世界上的真,就像天珠一樣稀有,藏族是地球上人類僅存的珍寶。蟲草是「冬蟲夏草」的簡稱,在青藏高原是極品。許多藏族婦女須趴在海拔4000到5000公尺高山上,即使下著冰雹,地上還有未融的雪,她們仍需匍匐在地上尋找這些極品,挖蟲草維生。

邱仁輝以照片和文字記錄他在西藏默默付出的點滴,其中一篇敘述挖冬蟲夏草少女志瑪,得了罕見骨結核,四肢潰爛。邱仁輝說,在高山上因醫療資源不足,許多藏族連換藥費用都負擔不起,因此截肢會是他們認為最省事省錢的方式。

當時原本被建議截肢的志瑪為了繼續為家族挖蟲草賺錢,因此計畫保留四肢,接受治療。邱仁輝說,這故事最能代表「馬背上的醫生」醫療計畫的意義,所以選此篇名做書名。

邱仁輝懷抱著「教人如何吃魚,不如教人如何釣魚」的理想,他說,目前「馬背上的醫生」計畫被藏區行政體系仿效,當地已能自行培訓醫生了。

邱仁輝著,策馬入林出版《挖蟲草的女孩》,2010年10月01日出版


內容介紹:

起風了,變冷了,在這最接近天的青藏高原上,氣候就是變化無常。邱仁輝醫生憶起了在手術室時與父親的手互相碰觸的美好經驗,想起父親這位老外科字字珠璣的教誨:「對病人要好、要親切、要等病人。」「走,去釣魚!因為那可以訓練外科醫生手的靈敏度。」「病人會來找醫生,這是一種緣分。」

父親走後,我雖然仍從事臨床外科與教學研究,這十幾年來的藏族「馬背上的醫生」基層醫療計畫,彷彿將我的診所開在青藏高原上,從未離開。

邱仁輝醫師十五年來在藏區行走,他發現許多不為人知的平凡藏族牧民的故事,以基層醫療計畫所培訓的鄉村醫生家庭為出發,描寫台灣邱醫師用專業的層面,發覺藏族牧民回歸自然的文化與精神。

其中鄉村醫生家的小女孩(小鈴鐺)作為不同故事的串場,帶出台灣與藏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同時也帶出邱醫師放棄在台北開業(因為父親是開業外科醫師)與父親衝突的心路歷程。

由於十五年來與藏族牧民的互動,讓邱醫師在台灣的醫病關係變得更自然和諧,本書內容涵括了十五年來台灣人接近藏族與自然融合特有文化的點點滴滴……。


新書內容搶先看:

楔子

小時候父親叮嚀:「不可以玩火,因為火災會造成家破人亡;不可以賭博,因為會傾家蕩產。」長大後,我也一直沒玩火,可是唯一的一次賭博是在大陸的四川,那次不只輸得很慘,也賭上了這十幾年的精華歲月。

自從聽了父親的話:「你以後要當外科醫生。」後來就真的考上醫學院,當上公家機關的外科醫生。那時候出國還需要出入境證,第一次出國是到英國倫敦開醫學會,當時幸運的榮獲傑出論文的榮譽,還要上台做十分鐘的簡報。一生中第一次的英文報告竟然是在國外!據同行的伙伴說,會中我的臉色慘白到不成人樣!

終於有一次是真正的出國觀光,就是到西藏拉薩,之後就喜歡到西藏地區旅遊。第一次的賭博發生在一九九四年的四川涼山,當時我跟隨台灣知名攝影家鄭桑溪和林添福所帶領的攝影團到涼山彝族拍照,因為地處荒郊野外,天一黑就什麼都看不到。

好不容易找到裡頭空無一物的招待所安頓下來。正巧當天一團野外探險的營隊,其中有香港名探險家黃效文和台灣大地地理雜誌的特約攝影家王志宏,他們也是十幾年後重新定位長江源頭的重要團隊。夜裡大伙沒事,就聊天打撲克。為了提高緊張氣氛,大家決定用專業攝影的底片當籌碼;而我因為是「滷肉腳」,所以不到兩個小時就輸光了帶去的所有底片……

高山上的夜,暗黑得有點高貴,繁星覆蓋的蒼穹,有著無限遐想的空間與浪漫。

「邱醫生,你是醫生,有沒有興趣去藏族地區做些計畫?」第一次見面,卻很大方的退還我所有底片的王志宏說著。

「藏區?到拉薩嗎?什麼計畫?」我一方面想著他是什麼意思,一方面盤算著台北手術的排程與年休的可能性。

「不是拉薩那裡,有興趣的話,我們明年跑一趟四川甘孜州,看看哪裡可以做。」

大概是懷著還債的心情,一九九五年夏天,我們踏上「馬背上醫生」基層醫療計畫的探路行程。

「你怎麼會想來幫助藏人?怎麼不捐款給紅十字會就好?」車上我很好奇的問王志宏。他說他跑青藏高原這些年來,拍了許多照片,覺得他們的醫療環境很不好,經常有病無法醫治而死亡,所以想幫助他們。可是捐給紅十字會,好像達不到自己原先想要的目標。

「我想我們讓每個牧民配備個藥包,這樣就可以幫他們治病。」王志宏說。

「如果不知道當地有什麼疾病,我也不知道要給什麼藥。而且藥包一發下去,大概一家人很快就分光了吧,很危險的。我們明年來做個田野調查,看看牧民的常見疾病與就醫情況。」面對一無所知的狀況,只能拿出博士班「發掘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態度。

一開始,王志宏自台灣蓮門學會募到十萬人民幣,加上在四川當地有力人士羅勇的大力協助下,醫療計畫自一九九六年開始執行到二○○八年,這十幾年一路走來,千辛萬苦的募款,戰戰兢兢的執行計畫,雖然有風風雨雨的傳聞,卻也不礙大伙們的努力工作。在許多善心人士的參與下,「馬背上醫生」醫療計畫投入約兩千萬台幣的經費,培訓了三百多位鄉村醫生,為甘孜州南路六縣,含括了雅礱江以西,金沙江以東,約台灣六倍大的廣大牧民,提供了重要的醫療照護。

「嗯嗯,不用客氣,那是應該的,你們做的是好事,老鄉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我們做不來,你們來是替我們幫助他們。理塘縣還有很多地方沒有鄉村醫生,希望你們繼續下去。」

說話的人以前是曲批副縣長,現在則被稱為「曲批」活佛。他一方面讓人去拿哈達,一方面繼續說著:「有了村醫,老鄉們有病都會去看他們,醫療情況改善很多,他們都很謝謝你們。你們現在做的事,以後想起來都會笑……」說完之後,就為我們獻上哈達,祝福我們在高原上一切順利。

這是發生在美麗青藏高原,卻必須與大自然艱苦奮鬥的藏族牧民故事。

乍見彩紅

如果看到天空中出現「紅橙黃綠藍靛紫」的彩虹,您可能會認為「今天運氣真不錯!」可是如果看到天空中除了「虹」之外,還有「紫靛藍綠黃橙紅」的「霓」出現的話,那麼,這一定是長生天要給你什麼啟示了。

一般而言,從台北出發到西藏地區通常有幾條路線:

其一,由台北搭飛機到大陸的城市再飛到拉薩。這條路線最快,可是由於從平地到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時間很短,因此高山反應也特別厲害。

其二,由成都搭越野吉普車經雅安到康定,過大渡河、雅礱江,翻過康定附近的折多山和理塘縣附近的剪子灣山、海子山等海拔四千五百公尺以上的大山抵達理塘縣。這條路最險惡,早期因有過二郎山的夢饜,也是我最不想走的川藏線南路。

其三,由昆明走大理、麗江、中甸,經鄉城、稻城到達理塘的滇藏公路,是傳說中山間有著神祕馬幫「叮噹,叮噹」聲音的傳奇路線。

其四,由青海西寧經青海湖、格爾木、崑崙山脈,及過去認為是長江源頭的沱沱河、黃河沿,經玉樹、安多,再到達拉薩的青藏路線。這條路是陳若曦女士筆下《青藏高原的誘惑》中最美的一條進藏路線。

不論走哪一條路線,只要在車窗外看到藍、白、紅、綠、黃的五色經幡,配上藍天、白雲、雪山、聖湖,還有那皮膚黝黑發亮、笑容常開的藏族小孩,在車子經過時揮手招呼,就知道已經來到了美麗的「祕境西藏」。從一九九六年開始,「馬背上醫生」的執行地點就是在這景象最美麗、人文最豐富的「世界高城」理塘縣,海拔三千八百公尺。理塘縣毛啞壩上的曲登,是我每年上山來的時候一定會去轉三圈的地方,因為在那裡,我第一次看到了青藏高原稍縱即逝的「虹」和「霓」,也因為這短短三分鐘的邂逅,結下了往後十幾年的緣分。

每年從康定經雅江進入理塘交界的高山,往下滑行過最後一個彎道,映入眼簾的就是長長平坦的壩子。剛來這裡的時候,聽司機師傅說這壩子小得很,不知是高山反應還是暈車,總覺得從壩子的左手邊開到右手邊要開很久很久。一直到幾年後才知道這壩子叫作毛啞壩,面積約有五個台北市那麼大。

第一次住進理塘的招待所有點不習慣,隔天早上拜訪長青春柯爾寺的香根活佛,傍晚搭著越野吉普車從縣城往毛啞壩開去的時候,天是陰的,雲層又黑又重,低得快壓到車頂。偶爾飄來的雨滴又大又硬,敲在車窗上「咚咚」的作響,打在臉上更是又冷又痛。以前聽同行伙伴提到他那張可以在募款餐會裡義賣,拍得很棒的黃鴨(又叫赤麻鴨)照片,就是紮營在這裡時清晨起來拍到的。心想:「剛到這裡就頭昏腦脹的,昏灰的天空又冷又雨,這次大概沒機會拍到好照片了。」

轉個彎後,遠遠的灰色草壩上兀自凸起一個金字塔形的白塔,就在壩子的正中央,灰白的塔子映在灰黑的天空,倒不怎麼起眼。車子繼續開著,前面的路愈來愈亮,厚重的雲層好像一直在車子的後面趕不上來,反而在白塔附近的天空出現向晚的霞光,穿過雲層的隙縫,有好幾道細小光芒射向廣大的草壩上。

「快看後面!停車!停車!有彩虹!」車上有人大喊著。車還沒停妥,大伙就拿起相機往車外衝。看著外面厚重的雲層,白色的塔子,綠色的草壩,黑色的犛牛,加上七色的彩虹,腦海中就浮現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圖畫中的構圖,是彩虹跨過白塔,高高的掛在暗黑背景的雲層之上。

剛出車子,一陣寒風吹來,好像警告著這裡還是青藏高原似的。我手上拿著相機,穿著厚重的衣服,帶著微喘的氣息,想快點跑到白塔的迎光面,才能將剛剛想好的構圖拍下來。可是距離目標點還有一大段路,中間是忽高忽低的土塹,一不小心還會卡住而跌倒。待終於跑到能將整道彩虹與白塔全部拍進來的地方,卻看到那愈來愈亮的彩虹旁邊,還有一環顏色內外圈剛好與「虹」相反的「霓」掛在深厚的雲層之上。

「哇,怎麼會有這麼奇特美麗的景色!」心想:由內環到外環是紅橙黃綠藍靛紫的七色彩虹很常看到,但只有高中的課本上才提到,內環到外環剛好與「虹」相反的「霓」是紫靛藍綠黃橙紅,而我竟然在這裡同時看到,真是太美了!」

匆匆用不同相機拍了白塔與霓、虹的不同角度,發現彩虹已經開始黯淡褪色。霎那間,七彩的草壩人間,竟成了灰暗的迷濛世界。在回程的車上,我不斷的回想那倏忽即逝的片段,祈禱著回台北後洗出來的照片,能與剛剛所見的景象相去不遠。

青藏高原的氣候是夏季多雨,雨後經常有很漂亮的彩虹。向著背光面,一天有幾場雨就有幾道彩虹,所以有「彩虹的故鄉」之稱。雨後的草壩上開滿了小小的花朵,紅的、黃的、藍的、紫的,大大小小不同顏色的花草枝葉,都在這裡爭奇鬥艷,開滿了整個草壩,令人想起Discovery頻道在播放沙漠雨季時,運用影片快轉技術讓尚未發芽的花苞在短短幾秒鐘內綻放盛開的景象。

雨後的天空,偶爾會有幾束明亮的陽光穿過厚黑的雲層灑向大地,白色的帳篷在陽光下顯得特別的亮麗耀眼,為森冷的草壩添上一種「家」的溫暖。雨過天晴之際,剛好在彩虹落地的那一端,幾戶牧民正因為放晴而開始活動。犛牛開始吃草,小孩追逐了起來,藏獒叫得更兇,女孩拿著竹籃在帳篷周圍活動,牧民的生命,好像隨著彩虹的出現而律動,稱他們為「彩虹下的牧民」,一點也不為過。

隔年再度造訪理塘縣,要決定醫療計畫執行的地點時,將這「白塔上的彩虹」照片拿給當地縣政府衛生局的李局長等人看,他們很興奮的說:

「我們住在這裡這麼久都沒看過這麼美麗的景象,一定是上天的啟示,要你們來這裡進行醫療計畫!」

他們哪裡知道,我們已經準備把這裡當作執行醫療計畫的基地。主要是因為當地是牧民集中的地區,生活條件比較困苦,相較於前藏拉薩有國際組織的援助,和後藏日喀則有北京的支持,在這裡進行計畫,一方面可以直接幫助牧民,一方面比較容易追蹤計畫的成效。可是我們還是寧願相信看到這次的霓虹,是上天要我們來這裡進行計畫的徵兆吧。說也奇怪,那短短的三分鐘,竟成就了十幾年的夢想與執著,而往後這些年來,我就不曾再看到白塔上的「霓」與「虹」了……

計畫開始之後,我每年都會帶著不輕的高山反應來到理塘縣外的毛啞霸上,試著尋找那稍縱即逝的彩虹,與彩虹下牧民對人生認命的悸動。有一年去過毛啞壩上的白塔之後,順道造訪了一個在壩子與縣城交接處的鄉村醫生家。在醫生家門口看到一個牧民躺在鋪著衣服的地上,右腳踝露出明顯可以看到骨頭的碗口大傷口,憂愁的臉龐,對我們勉強擠出一絲絲的苦笑。鄉村醫生從家裡出來迎接我們,看到躺在地上的牧民,與之交談數句之後,便請他和我們一起進入小小的木屋裡。

屋子裡沒有開燈,就靠著窗外的光線照亮幽暗的角落,典型藏式「L」形沒有靠背的椅子貼著窗戶和旁邊的牆壁,椅子上藏毯的花色有點像台灣古早的大紅花布,前面擺著一張長方型的矮桌,在高原上的傍晚,屋內顯得特別的幽暗。鄉村醫生點上燈,一邊招呼我們坐著,一邊請一位叫「卓瑪」的小女孩去屋子另一邊櫃子裡拿出一瓶黃油油的瓶子交在他手裡。衛生局的人幫我們翻譯這牧民是怎麼受傷的,為什麼沒有去縣立醫院治療:

「這位老鄉因為摔馬了腳受傷,去過縣立醫院治療。可是沒有錢,院方說傷口發炎了直接截肢比較省錢。他沒有錢也怕截肢,所以離院到這裡給鄉村醫生治療看看。」衛生局的人聽了他們的對話之後這麼翻譯。說話的同時,鄉村醫生用棉棍沾了一點瓶裡的東西,往牧民腳上的傷口來回擦了好幾次:「這雪豬子的油特別好用。」

雪豬子,又叫「旱獺」,是草原齧齒科動物,在草壩上到處鑽洞築巢,是破壞牧牛草場的野生動物。早期沒有禁獵之前,牧民會獵殺這種動物。由於雪豬子長期生長在海拔四千公尺附近,皮下脂肪非常肥厚,跑起來臀部搖搖擺擺的,一看到人們接近就躲進洞裡。因為肉質不好,加上近年來禁止獵殺野生動物,在毛啞壩上經常會看到這種很害羞可愛,卻是牧民討厭的小動物。

鄉村醫生特別會將雪豬子的皮下脂肪刮下放進一個廣口瓶中,久了之後,裡面的油脂就可以拿來當作燙傷之後的塗料,據說效果非常好。在現代醫學中,治療燙傷也有用一種用油性藥布敷貼在患處的方法,與用雪豬子脂肪敷貼燙傷患部的方法非常類似,真叫學過西醫的我不禁讚嘆不已。

「怎麼知道雪豬子的脂肪能治病呢?」憑著醫生的求知精神,我想要知道在高原上的牧民怎麼會了解這種治療方法。

「從母親那裡知道的,我母親學過藏醫。」鄉村醫生一邊回答著,一邊讓卓瑪將瓶子放回原來的櫃子。這時候我才發現卓瑪左手腕上有個小小的傷疤,幾顆大小不一的綠松石用藍白紅的棉線串起來,戴在手上剛好可以蓋住這些疤痕。

正想問卓瑪怎麼受傷的時候,鄉村醫生接著說:「卓瑪是隔壁帳篷的小孩,因為喜歡來看我治病,只要有病人的時候都會跑來幫忙。有一次我要用火灸幫老鄉治療,不知道她要去拿燙紅的鐵條結果卻燙到自己。還好只是一點點燙傷,用雪豬子油脂抹了十幾天就好了。卓瑪對醫療這麼有興趣,她長大了之後也可以當鄉村醫生!」

與鄉村醫生聊了許久,正當大伙要離開他家的時候,腳傷的老鄉攔著鄉村醫生問說還要多久才能好。鄉村醫生的回答是:「現在的治療只是暫時的,傷口還在發炎。如果可能的話,你應該到縣醫院治療。」

看著牧民老鄉失望的神情,正為他的遭遇難過之時,同行的女團員說要幫助這位受傷的牧民,請衛生局人員將此病患送到縣立醫院,在不截肢的前提下積極治療,希望隔年能夠看到他復原的情況。望著這位老鄉高興不已的笑容,雖然有點擔心我們實在無法幫助高原上這麼多的貧苦牧民,卻也為他感到幸運與開心。

雨過初晴的毛啞壩上,天空多了幾抹暈紅的彩霞。夕陽餘暉斜映在將要離開的越野車上,帶走的是不由自主流下的不捨淚水,留下的卻是往後十幾年的投注與機緣。

只因為那短短三分鐘的傳奇天啟。

賀 中學智班 管中閔 任商研院新舵手

【 2010-10-25 / 經濟日報 / A4版 / 焦點 】

管中閔 任商研院新舵手

經長施顏祥親自邀請 將帶領服務業走向新格局 張平沼續任副董

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將有新氣象,上周六(23日)改選董事長,由中研院院士管中閔當選新任董事長。經濟部昨(24)日表示,管中閔是國內著名經濟學家,長期提供政府產業政策建言,他接掌商研院,後ECFA時代,必能輔助國內服務業走向新格局。

經濟部補助的財團法人商研院,管中閔出任新董座,商總理事長張平沼續任副董事長。有別前兩屆董事長,分別由部長、管理大師兼任,經濟部這回找上院士。商研院在民國96年成軍,主要推動產業提升及開拓市場,首任董事長是時任經濟部長陳瑞隆,第二任董事長為著名企管大師司徒達賢。

司徒達賢在今年任期屆滿時,以獲聘政大講座教授、同時還擔任元大銀行獨立董事等數職,婉拒續任。考量司徒達賢意向後,經濟部決定往學術界網羅重量級學者鞏固商研院。

據瞭解,在幾經思考下,經濟部長施顏祥屬意管中閔,並親自邀約擔任董座。

管中閔表示,由於司徒達賢當時延攬出任院長的張光正,表達同進退意願,近日已開始與學界部分人士接洽出任院長意願,相信不用太久,就可發布新人事。

觀念平台-國光石化 不只是選擇題、是非題

2010-10-07 中國時報 【李鴻源】(編按:李鴻源係大華中學第七屆禮班同學)

 參與連署那一刻起,我的態度很清楚。筆者不反對工業區設置,然,針對個案有無必要、廠址是否得當,任何學者專家都可提出他的見解與看法!近幾月來,眼見國光石化興建與否越演越烈,甚或導向群眾運動、政治口水,謹提供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盼能回歸專業論辯,找出對台灣最有利的答案。更希望藉此課題,讓台灣社會重視公共政策之形成應有通盤思考的精神。

 國光石化不是是非題、也非單純選擇題,其涉及上位的國家政策是否真朝向節能減碳前進,因應環境變遷我們的產業結構是否進行檢討與前瞻規畫?產業政策變更後相關區位運用轉型與都更都該一併考量。亦即當局在國光興建與否的案件中,該做的不只是環評、設置程序的適法進行,更應清楚說明該產業在國家產業規畫與發展所佔的位置。就算短期間內,石化園區的設置有其必要與不可取代性,但真要犧牲環境與生態,甚或在地住民的權益與環境正義?

 台灣能資源極度仰賴進口,是不爭的事實;石化業長期以來對我民生、傳產業的貢獻也無人否認,其非洪水猛獸;但考量碳排、國際協約的規範,以及產業投資、資源運用的排擠效應,當各國競相發展替代能源、潔淨產業的此刻,台灣到底有無必要繼續八輕、九輕走下去?

 如果國家政策是鼓勵、發展石化業,那就說清楚,讓大家知道我們的政策會轉彎!也毋須耗費時間與預算一天到晚談減碳、開發綠能;如果石化業並非值得持續發展,且在國家總體產業政策將扮演不同角色,那現有園區為何不足以應付需求;而若加上碳排總量管制的因素,國光石化產區設置後,既有其他石化園區難道要不需減產或廢止?其評判標準應在於現有廠區的位置、設備與排放量。以此次大水成災、讓大家發現都市過度開發的高雄為例,林園、大社、仁武三廠區若經評估後可部分停用,自然可師法德國魯爾工業區的轉型,搭配大高雄都市更新,藉由廠區變更來讓城市改頭換面,同時解決水患與其他環境問題。

 海豚會不會轉彎,不是重點!關鍵在於不管海豚或人類的棲地與環境,都應獲得尊重與保護。官方再三強調發展石化的重要,業者不斷宣示未來會強化管理。但眼前人們所見卻是當工安意外發生時,住民的憤怒,政府除開罰再無其他具體作為的案例連連發生。區位開發與產業發展,不必然與環保對立。但台灣地狹人稠,當政府政策不明、任憑社會自由論戰,自然將結構問題變成靠邊站的選擇題,加劇社區與工業區的衝突,如此趨勢對於政策形塑良莠、社會共識的形成皆非正面。

 論產業發展,要看的除對GDP、外匯的貢獻度,更該加入環境成本的估算,同時納入公民參與,藉由溝通平台建立與對話,讓政府與民眾一起成長,同時更該衡量所有的政策能否因應國際現況、規範的改變與檢驗。尤其應思索的是-曾經,我們先人一步發展進出口代工創造奇蹟,倚靠傲人的人力資產發展高科,下一步除死守舊產業,台灣要靠什麼新興產業支撐我們繼續前進?

 (作者為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

普天同慶,我們一歲了.

去年的今天,們的部落格正式開張,到今天已經滿一年了,這一年間,許許多多的同學歸隊,我們也辦了(有紀錄的)62次的大小重聚,相信參加過的同學,都很歡喜看到老同學都長大了。

我們也見到許多老師,相信老師們也為我們教傲,他們的學生在社會上,世界各角落,文、法、商、政、醫、教育、理工各界,都有自己的一片天。

雖然還有部分同學尚未歸鄉,放心,我們不會放棄他們,希望大夥只要有一絲絲的線索,就讓我們知道,我們絕對盡全力找到他們,讓他們也能分享你我的重聚之樂。

這份熱潮決不會退燒,這個部落格也會永續經營,但是各位,請保重自己的身體,我們都希望每次重聚,都能看到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你和妳。

膝蓋養生 – 多多關懷身邊的長輩^^

(本文由中學德班葉瑞惠提供,感謝。)

  很不錯的保健資訊,請三、四、五年級同學都能研讀一遍,或許能改變一些錯誤的觀念。

走路曬太陽遠離退化性關節

  根據統計,全台灣年逾50歲的中老年人,每2人就有1人罹患不等程度的退化性關節炎,一走路就痛,不少人因而整天待在家裡,一動也不敢動,導致症狀惡化速度加快,最後真的走不了。

  「這是個錯誤的觀念。」高雄醫學大學骨科副教授陳勝凱指出,每個人都會老化,關節也是一樣,使用到某種程度後,就會因磨耗而退化。一旦出現這種又名骨關節炎的退化性關節炎時,患者必須要有正確認知,才不會讓症狀急遽惡化下去。
陳勝凱表示,正常人骨頭與骨頭接觸的地方,就是關節軟骨,正常的軟骨組織光亮平滑,但隨著年紀增長,軟骨過度磨耗,軟骨碎片掉入關節腔內並在關節腔內刺激關節囊,製造過多的關節液,引發紅腫熱痛,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從光片看來,正常的關節軟骨面平滑光亮,一旦關節磨損,就會出現凹陷。

  有些病情嚴重者,軟骨磨損的附近甚至會有骨刺增生情形。不管怎樣,關節炎通常以四大症狀表現,一是疼痛;二是關節變形、腫脹;三是晨起感覺僵硬,下床運動後,症狀稍稍緩解;四是關節活動時會有聲音。就疼痛這項而言,如果是O型腿的人,身體重量大都落在關節內側,這個部位較易出現磨損及疼痛。相反的,X型腿的關節疼痛幾乎都出現在外側,且腳愈歪,變形愈厲害,也就愈痛,少有例外。

  運動增強軟骨海棉作用陳勝凱說,軟骨就像一塊吸滿水分的海棉,當我們走路時,腳往下踩那一刻,身體重量往下壓,軟骨裡面的關節滑液就會被擠出;腳往上提,來自身體的重量消失,關節滑液又回吸到軟骨裡面,形成一個動態平衡。就在關節滑液進進出出之際,營養成分才能進入軟骨組織裡面,維持軟骨的健康。問題是,大多數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一來怕痛,二來也擔心運動會增加關節的磨損,不敢走動,整天就坐著不動,軟骨缺乏關節滑液帶來營養成分的滋潤,時間一久當然出現更大的問題。

  為此,陳勝凱提醒民眾若出現上述四種症狀時,就應特別留意,並去除損關節」的錯誤觀念。他強調,適度的運動可增強軟骨的海棉作用,藉著不斷流進流出關節滑液,既可帶給軟骨營養,保持濕潤,關節周圍的肌腱也會增強,減少軟骨磨損的機率。

  在所有運動中,陳勝凱認為走路是中老年人最佳的選擇,如果覺得自己的平衡感還不錯,騎自行車、跳舞、游泳等有氧運動,也不妨試試看。但他強調,這些運動應融入日常生活中,不要一曝十寒,而應隨時為之,但若正處於關節疼痛之際,就不要勉強去運動,以免症狀更加惡化。此時,不妨以「三隻腳」來替代兩隻腳,拄著枴杖來分擔身體重量,讓軟骨及關節獲得更充分的休息。

  每天至少應走路半小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任蕭國川也認為,屬節律性運動的走路是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最佳選擇,每天至少走個半小時,如果持續走1、2個小時以上,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當然可以繼續走下去。

  如果有更多時間,他建議患者定期到健身中心,請教練協助訓練股四頭肌的強度。蕭國川解釋,股四頭肌是大腿膝蓋周邊的大塊肌肉,愈強壯,愈能吸收膝關節撞擊的力道,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症狀。游泳及騎自行車,也是相當好的運動。蕭國川指出,患者在水中游泳時,受到浮力影響,關節受力較小;騎上自行車,大多數體重落在臀部,膝蓋受力較少,也不失為不錯的運動。

  多曬陽光防止骨質流失在日常運動之餘,陳勝凱建議這些患者也要多曬曬太陽,因為陽光可將維生素D活化為 D3,增加鈣質吸收,有效防止骨質流失,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的出現。

  當然,除了維持適當運動,蕭國川建議早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試著服用硫酸鹽葡萄糖胺製品來減少軟骨的磨損。從多年來的臨床觀察,他發現三分之一患者吃了這類製品後有效,可少受點苦。

分類:心情文章

願天下友情人皆能珍惜自己,疼惜對方! 633110送633111 – 何瓊瑤

  去年,2008年三月下旬,正當L.A與台北的台灣大學校友們都在熱烈討論如何慶祝我們畢業三十週年時,得知同窗好友"裘"因罹癌而血崩住院,心中一沉。五月下旬回台後,"裘"拖著孱弱的身體,破例見了我。"裘"說她還有很多心願,她想去洛磯山脈,也想與我到她家巷口的國父紀念館喝杯咖啡。一星期後,離台前夕想再見"裘"的我在電話這端等了五分鐘,才聽到"裘"微弱的聲音,她連見我的力氣都沒了。

  回美後,得知"裘"進出醫院數次,七月已須插管了。當下決定回台,見"裘"最後一面。"裘"與我同為佛友,2003年回台時,"裘"陪我上了家父,家母,家兄三地的墳,又送我一本"西藏生死書"。決定回台後,就一再問菩薩:"我能為"裘"做些什麼? 我能為"裘"做些什麼?" 也一再翻閱這本"西藏生死書",希望能感應到菩薩與"裘"的意念,告訴我該如何陪"裘"走完這最後一程。

Clipboard01

杜鵑花開時

  抵台後,將"裘"二子請到我住宿的飯店吃早飯。要求這兩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告訴我他們所認知的關於"裘"的身體、精神、財務與親友的人際關係的詳細實情,也聆聽兩個孩子對父母,祖(外)父母的成長歷程、家庭互動、原生家庭的感覺與心聲。

  當我第一次踏進"裘"的病房時,"裘"已骨瘦如柴,身邊圍滿了醫務人員與其司法院的同事們。得知"裘"有出血現象,我側聽到了"裘"二十四小時的私人看護悄悄地問了護理長:"是那個(腫瘤)破了嗎?" 見到護士長點頭時的臉色,我就跟她回到了護理站,說明我是"裘"的大學同窗,在美執業會計師律師為此專程返台,請護理長告訴我們有什麼事是我們要注意、要辦的?護士長一句:"以"裘"之年紀,應該還沒有退休吧?" 我心頭一震。此時裘的同事們也來到護理站,一群法律人,七嘴八舌,當下決定,由"裘"的同事們立即查清退休撫卹所有相關條款,解析"裘"各種選擇的利弊得失。

  "裘"一生對朋友體貼,婉約,其病床前的訪客絡繹不絕。累的她常講:"我沒有力氣了"拒絕訪客。我因時差,清晨五點就睡不著了,跳上計程車,就來到"裘"病床前。幸運的發現,"裘"在休息一夜後,清晨是她體力最好的時候。我倆十八歲就開始的手帕之交,展開了為期五天的"晨約"。

Clipboard02

永遠溫柔婉約的633111, 永遠愛吃愛玩的633110, 與永遠的臭男生們!!!

  二次晨約後的下午,與"林"一同到"陳"事務所。"林"告訴我"裘"同事已將所有相關法條辦法、解析,報告給"裘",且"裘"已定奪。"陳","林"與我三人商量,"裘"未立遺囑,該怎麼辦? “陳"立刻影印了各式遺囑法律條款,拿起電話給"沈"法官與"宋"公證人,五位34年前的法律同窗人,當下決定因"裘"體力太差,無法執筆,"代筆遺囑"是我們唯一的選擇了,"陳"問了一句:"誰敢去告訴裘,妳應該立遺囑了。" “陳大律師"還有一提案,"下回我們開同學會,就把這些遺囑方式,貼在牆上,大家當場自己遺囑寫好,彼此做個見證,就都了事了。"

  次日,晨約三,我拎著筆記本踏進"裘"病房,單刀直入,告訴裘:"我們開了會,妳應寫遺囑。但你體力太差,必須由我手寫代筆,妳蓋手印。還須有三見證人在場。" 訝異的"裘"馬上同意,並且立即一條條明晰口述,我則振筆疾書,記下了點點滴滴"裘"最後的意念。

  當天回到旅社,開始修稿謄寫工作,"裘"之同事透過許多通的電話,叮囑法規辦法,確定要讓"裘"的意念,萬無一失,滴水不漏。"林"也同時在安排見證人。同窗"高"剛就任監察委員,百忙之中,幾乎天天來到"裘"床前。 “高"更拿出大概是第一張的委員名片,給了"裘"的護理長(請好好照顧她!)。 我本不捨"高"以新任委員之尊,就要在"裘"遺囑上,蓋手印。但"高小姐"大發雷霆,只有讓咱們高"委員","法官","教授"做見證人了。"高"顧慮到我去國多年,又是未曾在台執業,立即連絡了"高"的學生,"裘"子之堂兄,台大學弟,"朱"律師為"裘"之遺囑查核、定稿。"高"也將"代筆遺囑"的範文格式,以監察院用簽,傳真給我。"裘"之遺囑,實在是十幾位法界同窗、同儕好友的無私貢獻,共同心血的結晶。

  當晚,"裘"二子,"林",與我打電話給"裘"姐報告了進度。我將"裘"遺囑的第一次定稿,念給了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都非常感念"裘"對他們,對外祖母,及對社會公益,宗教,慈善的心意,我也將為"裘"遺囑的第一次定稿,傳真給"高"與"朱姪"請其指正。

  次晨,晨約四,來到"裘"床前,將我的手稿讀給"裘"聽,確定完全符合她的意願。走過新公園,來到"朱姪"辦公室,聽其詳細告知"代筆遺囑"的執行程序,與應注意事項。回到"裘"床前,"裘"之二子,姐,弟,及三位見證人"高","林","朱姪"環繞在旁,我依照法律規定,當眾以手謄寫"裘"遺囑定稿。宣讀之後,"裘"、"高"、"林"、"朱姪"、我都在其上蓋印,完成了這份屬於法律人的"裘"之代筆遺囑。

  次日,2008年八月三十日,我將於當天中午搭機離台。清晨,晨約五,來到"裘"床前,等"裘"醒來,告訴她,我就要上飛機了並叮囑她要一路走好,孩子們我們大家都會招呼的。我會打電話給"裘"姐,回台時也會向"裘"母請安。告訴她,我們以後一定會再見面的。"裘"給了我一個同她十八歲時一樣好美,好美的笑容。又以她多年獨特的姿勢,那麼有力的對我揮手告別。走進台大第二醫院的重症病房,必須走過漫長的"新生兒育嬰室"玻璃長廊。我與"裘"的五日晨約都始於新生兒育嬰長廊,也終於新生兒育嬰長廊。

  "裘"過世於2008年九月二日,算算時間,"裘"離開時,正是我從上海搭子彈火車踏進安徽我父母家鄉的剎那。"林"於八月三十一日去看"裘",問"裘"還有什麼心願,"裘"說她還想到"九華山"。因為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往生者菩薩的重廟。九月三日,我表哥知道我學佛,細心安排,一早就把我帶上了九華山。當時已從電子郵件中,知道"裘"走了。我在九華山的第一炷香,當然是為"裘",感恩菩薩,在我毫不知情下,將"裘"帶上九華山,圓滿了她的另一心願。

  "裘"病重時,同學"蔡主席"要求探視,被"林"很不客氣的交代:"少帶隨扈,以免打擾。" “蔡"主席更見了"裘"子,叮嚀說:"不要忘了,你媽是我大學時代最要好的朋友,以後你們兄弟有什麼事,可以來找我蔡阿姨。" 這下可惹到我了,邊為"裘"寫遺囑,邊埋怨:"我吃醋了,一直以為我是你大學最好的朋友,你說嗎? 到底誰是你最好的朋友?" “裘"只得說:"你們都是。" “裘"長子也在問:"我媽人緣怎麼這樣好? 我到司法院為她辦請假,從門口警衛開始,只報了一句:"我是"裘"的兒子。" 一路上就被多少人跟著,圍著,念著:"你媽真是好啊。"

Clipboard04

6331xx在蔡主席領導下的第一次靜坐

  晨約四回,我與"裘"在做遺囑定案與商議她最後的地方,"裘"突然冒出一句,要我打電話給她初中兩位同學。因為她們曾要來訪視,"裘"因正要出院,拒絕了她們。"裘"拖著殘燭之身,費力的翻閱手機電話簿。我於當天上午十點,找到了遠在南部其中一位的先生,下午一點,當我踏進"裘"病房時,"裘"的兩位初中同窗,都已環繞在她床邊了。但我又多了位競爭對手,因為她們也說"裘"是她們最好的朋友,"林"則很坦白的告訴她們-現在在搶這頭銜的人很多。

  正如"朱"在"裘"靈堂對新聞記者說的:"她(裘)一生都在忍。" 結識三十餘年,沒聽到"裘"說過任何是非,責備任何一個人,埋怨任何一件事。2008年三月"裘"剛知自己罹患重病,五月我第一次見到了她的眼淚。我心疼的說:"你為什麼不早點哭? 早點對我說? 三十年前你就該對我說!對我哭的!" “裘"只說了一句:"我太安靜了。" 五日晨約中,我問了"裘"三次:"你有什麼話要我告訴"朱"? 對"朱"說的? “,裘"依然緘默以對,只說句:"現在說什麼,做什麼又有什麼用呢?"

  "裘"走後,知"林"要出國,打電話回台致候。"林"正在"裘"的靈堂,帶著"裘"兩子吃飯,"林"的手機就在她們三人手中傳遞,輪流與我越洋對話。五日晨約中,問到"裘"最後要安置在哪? 我說了句:"你要不要跟我爸媽在一起,我回來時,也好順便看你。"裘"走後,其二子在"林"陪伴下,挑選了幾處靈骨塔,最後用擲筊的方式,"裘"還是選擇了我父母處。這下"林"又來勁了:"嗨,下回同學會我們就採納"陳"的建議,大家當場把遺囑寫一寫,彼此蓋蓋印,就了事了。走了後,擲筊也省了,大家都到你爸媽處。憑著"裘","你","我",三人號召,看看有多少同學會來開同學會?" “林"不知從此以後,她就多了一別稱,"我那死也要跟我在一起的朋友。"

  與"朱姪"一起定稿"裘"遺囑時,"朱姪"說了句:"嬸嬸也是位居要津了。" 我愣了一下,"林"曾十幾通電話給同窗"張",請他出席同學會,都沒有反應.。"裘"走後,"張"為了"裘",請"馬總統"送了輓聯及花圈。我被告知,"裘"之喪禮,總統,副總統,五院院長輓聯花圈都齊了。當然由咱們"蔡主席"主祭,可說是哀榮備至,但是"裘"身邊的人,只聽的到一遍遍的心痛、惋惜、唏噓之聲。

Clipboard05

倩兮,美兮,盼兮,願天下友情人皆能珍惜自己,疼惜對方!

  我與"裘"相識於台大法律系新生訓練第一天,"裘"的學號是"633111″,我是"633110″,因此坐在一起,開始了我們三十餘年的情誼。同窗"劉"在L.A也多年了,告訴我:"當我們在二十,三十,四十歲時,大家都在努力奮鬥,為婚姻、家庭、事業、錢財、地位打拼,如今年過五十,才知人生真正值得珍惜的是什麼。這大概就是"無情荒地有情天"。633110謹以此文送633111.

何瓊瑤 6/10/2009

『老朋友見一次是一次』分享作家李偉文的心情隨筆

  隨手翻閱作家張曼娟多年前寫的書,「百年相思」,看到其中一句話令我徘徊良久:「……始終深信不移的,傾圮破滅;一直疑惑徬徨的,竟然能夠成就。得失難以計較。」
  我們追求什麼?
  我們在乎什麼?
  我們相信什麼?
  當我們漸漸長大時,才體會到,原來我們常說的「永遠」,是一種虛妄的願望。年輕時以為自己可以掌握很多事情,可是年齡愈長,愈覺得自己的渺小和無能。
  是不是我們年少時以為偉大的東西,在追求到了之後,覺得不過爾爾,反倒是當時我們認為不值一顧的小事情,反過來日日夜夜啃蝕我們的心?
  還是像法國作家布紐爾說得:「世間只有一種東西是真實的,那就是遺忘,畢竟人對事物的熱情都是短暫的。」還是否如席幕蓉感慨的:「原來在這個紛紜雜亂的世間能夠保有一些不變的感覺和心情,其實是不可能的,歲月在變,周遭在變,自己本身也是逐漸緩慢地在改變……」
尤其這些年在全球化浪潮狂捲之下,從地景地貌到人情事物的改變更加快速,因此,生命中保持某些不變與舊有的老東西老朋友,對我們的情緒穩定是重要的,也可以照見我們的初心。
  由於有許多老朋友這些年來都到全世界或者大陸做生意,待在台灣的時間不多,所以平常很難遇到,有位長輩曾說:「老朋友見一次是一次,不要以為大家都年輕,不要以為交通往來很方便,要知道世事無常。」他有一位讀大學時宿舍住一起,兩人一起打工,一起啃同一顆饅頭果腹的生死之交,長大之後,大家各自忙碌,雖然同樣住在台北市,卻在他死後一年多才得知消息。
  沒錯,許多我們以為輕而易舉可以做到的事,往往卻成為難以彌補的遺憾!
  我們總是以為,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明天也一定會繼續如此。今天與朋友告別,我們以為不久一定可以再見到面,因為日子既然一天一天如此的來,當然也應該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昨天今天和明天,應該是沒有什麼不同的,但是,就會有那麼一次,在我們轉身的一剎那,有的事情就是全不一樣了。 在時空長河中,人類實在太渺小,永恒與瞬間,幾乎沒有差異。體會生命的無常,使我更珍惜當下的每一時刻,當下的每個因緣聚合。
  和老朋友見一次面是一次。次次機會都要把握,都要珍惜,都要感恩!
  是的,我願意空出時間,與老朋友訂下約會,然後用一種美麗的心情,赴約。

分類:心情文章